疫情汹涌,学校正常授课模式无法实施,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业和教师授业停止。自开学以来,资环与环境科学学院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打造“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交流工具+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2+2”网络教学模式,结合雨课堂及腾讯会议等多种网络交流手段,实现了对学生远程教学的课程讲授和教学互动,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或测试,并同时配合线下布置作业,以加强对网络教学效果的督促和巩固。
《植物生理生态学》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院生态学专业两个班级共计45名学生进行授课。经过两周的线上教学的实施,在主讲教师的精心授课及及时沟通交流的情况下,学生们精神饱满,态度认真,积极主动地上好每一堂课。在缺乏教材的情况下,同学们利用老师拍的教材照片,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专注思考,做到了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点是解决网络另一端是否认真学习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是难以实现的。当前我院教师总结出课前、课间、课后点名;课堂过程不间断随机抽人提问,大幅增加互动讨论环节;以及精心备课,大量准备课程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精心布置课后作业,宁可让教学进度慢一点,也要让学生把学习兴趣提起来,把知识点学去。
在提高教学效果这一过程中,老师们还非常注重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土壤地理学》为例,该课程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自建的慕课课程。本课程在2019年课程团队的6名主讲教师录的课程。通过前两周的在线教学运行,《土壤地理学》课程形成了以学堂在线平台线上学习为主、以雨课堂及腾讯会议直播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老师们灵活运用课程资源的平台管理,在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资源学习进度检查、布置学习任务、批改作业等方面很好地实现了线上教学的全程监管,有效促进了同学们完成线下课内实践和课后作业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在线教学实效。
在缺乏教材的条件下,经过主讲教师们的精心授课和充分鼓励,同学们仍然努力完成每一次课的课后作业的任务。人文地理2018-3班的萨哈木·吐尔斯拜克等同学在学堂在线平台上交上作业,成为同学们的榜样。
细心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认证和签到,这一刻老师们发现其实他们和学生没有代沟。当一堂网络直播课程结束后,看到学生们用一句“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回复时,这一刻,老师们内心是满足的。
经过两周的网络教学实践,教师们对网络教学这一新事物从陌生到熟练掌握,切实地体会到了网络教学的魅力。积极应对新的教学需求,努力寻找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已成为所有老师的共识,而这一新的教学态势也促进着老师们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上有新的进步。同时对于未来申请精品课程和推广在线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