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身份转变,初心不变;工作不同,本质相同

来源:   信息日期:2020-05-03 10:28:01

2018年,作为一名高校扶贫专干,我来到了叶城县依提木孔乡博斯坦(3)村,一个拥有着90户贫困户的深度贫困村。接我回村的汽车行驶了很久。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漫天的尘土、破旧的村委会大院······博斯坦(3)村给我的第一映像让我终生难忘,有些失落,也有兴奋异常,这注定了我这次的人生旅程不会平凡。

作为一名党员,从高校老师成为驻村干部,工作内容有了变化,工作本质却都相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初心,眼前的困难,我就只当它是机遇和挑战。


一、协助第一书记完成如期脱贫

跟村干部、工作队一起为村里无劳动力家庭收割小麦

作为扶贫专干,我的本职工作是整理扶贫基础档案、问题整改、完善扶贫系统信息、起草各种上行下达的报告和请示等,同时配合第一书记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路径。

2018年,我们将村内废弃的菜窖改建成为家禽养殖合作社;将百余亩荒地种上可以增收的苜蓿;联系叶城县电商公司,开村里第一个惠民超市;联合村民共同开发“十小店铺”,将原有的5间门面商铺拓展到23间;撰写调研报告,促使“养殖小区”项目落地,受益户达到552户等等。当年年底,村集体收入达6.67万元,村级“三通七有”全部完成、贫困户“五有四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深度贫困村终于脱贫摘帽。到了2019年,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更是达到了11273元!


二、帮助村民创办合作社

帮助村民贫困户创办肉鸽养殖合作社

村内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在合作社创办过程中,我们和农民一起研究合作社的创办条件,寻找政策支持,并帮助农民提供场地材料、各类复印件,带着农民去叶城县行政审批局办理手续,按照县工商局、税务局的要求提供资料,最终叶城县美丽自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叶城县红樱桃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叶城县新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叶城县润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建立完成。

之后,我们帮助合作社建立档案,督促合作社正规运营,按时发放工资,并帮助农民撰写宣传材料,联络客户。现在,四个合作社运行正常,其中有两个资产超过了百万元。合作社齐力为村内的公益事业捐赠洗衣机、电冰柜、消毒柜、床铺、桌椅板凳等家具电器供孤寡老人、留守老人使用。


三、贡献“土地流转+X新农村发展方略”

村内开展土地流转现场会,担任讲解员

作为高校扶贫专干,我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提出“将合作社与土地流转、牲畜托养、订单农业、特色种植、富余劳力转移有机结合成为一套体系”的建议,并起草方案,得到了采纳,最终形成本村“土地流转+X新农村发展方略”。

该发展方略以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为出发点,促使全村2084亩土地、56座农业设施大棚形成流转集中,由村民成立的合作社统一经营、高效种植。同时,我们主动对接莎车县某生物公司,甘肃某农业公司、泽普某种子公司、叶城县第六中学、以及叶城某散酒作坊,尽一切可能争取订单,帮助村内革新种植模式,一改小麦、玉米的传统作物种植,转而发展黄豆、苜蓿、土豆、万寿菊、西瓜、高粱等特色种植产业。种植土豆130亩、万寿菊96亩、豌豆620亩、洋葱30亩、白菜150亩、胡萝卜130亩、高粱40亩等,其中土豆、万寿菊、西瓜的亩均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

2019年11月底,“土地流转+X新农村发展方略”取得了实效。种植合作社向农民提供土地流转收益106.3万元,平均每户可以得到收益5423元;向工人发放工资总计40.2万元,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20户;合作社内的14名社员,最高年纯收入更是达到了17.5万。养殖小区圈养牛340头,羊1200只,一跃成为全县第二大的牛羊养殖基地,年末为托养牛羊的农户发放分红27.79万元。全村富裕劳动力549人实现了就业。其中,疆外务工9人,疆内地区外务工53人,村外务工247人。务工劳动力人均工资达到了1900元。


五、融入村民的文娱与生活

组织开展端午节活动,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

在村里发挥特长,组建起了一只村民篮球队

我们是驻村干部,就是村干部、村官。两年来,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与村干部一起,给没有劳动力贫困户耕地播种;跟农民一起拿着长长的木杆打核桃;把无劳力家庭收割回来的小麦打好装袋;委托有拖拉机的村民一同出售;为贫困户大棚里育苗的蔬菜压住棚膜等等。

工作之余,我们还帮助村干部一起组织村内的“春节联欢晚会”、“妇女节慰问”、“端午节包粽子”、“古尔邦节联欢”等活动;结合个人爱好,我和村里的篮球爱好者一起组建村男子篮球队,我担任教练,率领篮球队在去年乡里举办的农民运动会上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走在马路上,经常会有小朋友笑着跑来跟我握手,然后对我说一声“高老师你好”,那种幸福感有点美妙。


六、教育是村里真正的希望

担任农民夜校老师期间,有一次停了电,村民打着手电让我把课讲完

村民的国语水平较低,我作为高校专干,就兼职了农民夜校的国语老师。按照县乡给定的课本教学,有时候也教他们一点计算机知识。

2018年,是村里考大学人数最多的一年。孩子们找到我,让我帮助她们填选学校和专业,我就跟他们一起探讨自己的喜好、小时候的理想、当前各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最终帮他们选到了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有家庭贫困的学生,我们就帮助她们联系学校,开具贫困户证明,开通“绿色通道”,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去年寒假,大三的贫困户学生阿依努尔来村委会找我咨询考研的事情,我很详细的给她介绍了从考研到研究生毕业需要注意的事项;疫情期间,大二的贫困户学生阿曼古丽来咨询心理问题,我帮她找到yl6809永利官网的咨询师······村里贫困户的孩子考上大学的越来越多,我是打心眼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两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对于博斯坦(3)村和我来说,却是永远的记忆。村子逐渐变得面貌一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齐全,柏油路四通八达,4G网络覆盖全村,村民家里院落整洁、人人精神饱满,挣到钱的村民还添置了小轿车,最为可喜的还是村里的大学生每年都在不断增多。

驻村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更能体现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共产党员就应该像蒲公英一样,不管是飘到了哪里,都能扎根土地、都能开出“初心向阳”的花朵。


(作者:高升,男,31岁,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2018年4月参加自治区“访惠聚”深度扶贫驻村。2018年,被 中共叶城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访惠聚”考核优秀,同时获得“自治区2018年‘访惠聚’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喀什地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优秀驻村工作队成员”;2019年,被 中共叶城县委宣传部授予“2019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2019年,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创新奖”;2019年“访惠聚”考核优秀,同时获得“自治区2019年‘访惠聚’先进工作者”。)